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人物

卫生员陈翠芝:扎根西北边陲默默守护,静待花开

时间:2024-05-22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赵 林

  戈壁花开

  ■赵 林

  陈翠芝,新疆军区某运输旅中士,荣获嘉奖一次,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在西北边陲,有一种叫骆驼刺的植物,它们在高寒缺水的环境下扎根,用生命的色彩点缀着这片荒漠。

  初次相识,骆驼刺给卫生员陈翠芝带来的是针扎般的疼痛。在那次卫生员战场救护训练中,初到军营的陈翠芝匍匐着爬向伤员,手掌在不经意间压过一棵小草。她“啊”的一声,摊开手掌,指尖和手心扎满了干枯的小刺。

  看着陈翠芝一脸委屈,班长一边帮她挑刺,一边介绍:“这叫骆驼刺,是戈壁滩上生命力极为顽强的一种绿色植物。”看着眼前这棵干枯的小野草,没有美丽的身姿,没有芬芳的草香,还让自己扎了一手的刺,陈翠芝撅起了嘴。班长笑了:“没让它扎过,就不算我们大西北的兵。”

  从那时起,陈翠芝心中萌生了疑问,是什么力量让骆驼刺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长?训练间歇,她总是抱腿坐在一旁的台阶上,歪着头打量这些骆驼刺。

  春天来了,陈翠芝第一次跟着车队上高原。“生命禁区”终于露出了真容, 刺骨的寒风在荒原上呼啸,卷起飞沙走石。山连着山,山拥着山,满眼皆是黑褐色的山。

  直到车队翻过达坂,荒凉才被远远地抛在后头,呈现在陈翠芝眼前的是湛蓝的天空和成群的牛羊。

  路越远,天就越蓝,四周洁白的雪山显得更加耀眼。车队抵达海拔近5000米的兵站,许多初上高原的战友都出现了高原反应,陈翠芝也不例外。稀薄的空气让她脸色发青、嘴唇发紫,但作为卫生员,她必须咬牙坚持。

  诊断、拿药、供氧、嘱咐注意事项……兵站楼道里,回响着陈翠芝来回奔跑的脚步声。

  安顿好所有患者后,窗外的夕阳也即将没入群山。陈翠芝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为自己戴上鼻氧管。无意间,她向窗外瞥了一眼。夕阳余晖下,一大片骆驼刺在风沙中摇曳着身姿,傲然展现生命的美。

  “陈翠芝,快来看看这个新兵咋回事!”听见呼喊,陈翠芝拔掉鼻氧管,再次起身奔向属于她的战场。

  夜里,低压缺氧让陈翠芝无法入睡。她坐起身,又将目光投向窗外。皎洁的月光下,骆驼刺依然挺拔。雪花落在它细小的叶上,却不能撼动它分毫。

  春去秋来,陈翠芝见证了训练场上的骆驼刺一次次凋零、吐芽、开花。如今,陈翠芝已然知晓,这种植物地上的枝叶高不过40厘米,而地下的根系却可以长达20米。枝头的小黄花不仅美丽,而且因为具有多种功效可以入药,甚至在花朵被摘除后,仅需20余天就能重新长出。它将根深深地扎在西北戈壁,将枝叶奉献给这片土地,它的形象也深深刻在陈翠芝的心底。

  又是一个春天,当训练场上的骆驼刺开出了明黄色的小花,一名新下连的女兵高兴极了:“陈班长快看,野草开花了!”陈翠芝笑着说:“这不是野草,它叫骆驼刺,是戈壁滩上生命力极为顽强的一种绿色植物。”

  (摄影:邓智虎)

  印象

  婚礼那天,当我们出现在彼此面前,我才注意到你头发上别了几朵不起眼的小野花,一段回忆突然在我脑海中浮现……那年在高原路上执行任务的时候,你坐在副驾驶座上看向窗外,兴奋地说:“快看,路边的骆驼刺开花了!”我的目光投向了窗外,每棵骆驼刺上都点缀了一朵明黄色的小花,这抹荒芜中的灿烂拨动了我的心弦。后来,我看到有人这样赞美骆驼刺——它以磅礴的根深扎大地,顽强笃定、努力绽放。

  (陈翠芝的爱人、新疆军区某运输旅一级上士 叶东明)

  责任编辑:郭妍菲

相关阅读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中国法事网 zgfs.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