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影视

孙红雷在青年导演创扶计划活动上交流表演艺术

时间:2023-09-05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海辰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给别人上课,很激动。以前我的中戏表演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就总带个水杯,所以我今天也特意拿个杯子来跟大家交流,致敬我们的老师!”近日,国家话剧院演员孙红雷手持保温杯,出现在正在山东济宁曲阜尼山举办的“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活动的“大师讲堂”第一节课上。他表示,这次受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召唤来支持青年导演创作义不容辞,并且特别强调:“这不是大师课,就是聊天会。我想跟大家一起谈谈表演,谈谈体验生活。对于创作者来说,回到生活是最重要的!”

对手是永远的救命稻草

  “现在你们创作一部戏或一个角色时,有谁会去体验生活?会给自己留多长时间做准备工作?”聊天会一开始,孙红雷就向现场学习和从事艺术专业的观众们抛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在听到一些学生的回答后,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是中央戏剧学院95级音乐剧班的,我们当年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观察生活练习。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体验生活的好处和妙处,现在知道了,所以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生活和表演之间的关系。”

  孙红雷表示,自己每天要看海量的剧本,但很多剧本都是没有生活的,看不到真实的人物情感、人物关系。“这是很大的悲哀。建议在座的同行们还有戏剧爱好者们,体验生活是必备的,只要你想做好这一行,是不可能脱离生活的。”

  “不管是做导演做编剧还是做演员,都得有一个素材库,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孙红雷透露自己平时出门,总会在生活中大量积攒素材。比如跟朋友吃饭、参加各种活动,包括开家长会,他都会把留意到的一些有趣的人物形象记下来,“有趣的灵魂太多了,我会牢牢记在脑子里,或者记在我的手机上,然后回家再复盘一下,让这些长在我身上,总有一天会用上。”孙红雷坦言,由于很久没有出席公开活动,见到现场很多观众内心还有些忐忑和紧张。“其实我有过几千场的舞台经历,演唱、跳舞、演小品、演戏剧……但有时上台前依然会感到紧张。其实所有的演员都会紧张,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解决紧张的办法。像我会在演出前跳20分钟绳,把汗出透了就好了。”

  孙红雷强调,“大家也不要排斥紧张感。其实‘松弛’正是在高度紧张下保持的表演状态,而不是松懈。”他还建议:“有些演员紧张是因为准备不足,对人物理解不够深刻,对剧本不是特别熟悉,对对手的演员也不太了解,所以要在生活中多跟对手沟通,达成某种共识。我们行内有一句话,叫‘对手是你永远的救命稻草’。所以大家在拍戏遇到困难时,一定要找自己的对手还有导演,去聊聊,因为他们最能直接帮助你,是你的战友。”

上综艺是为走出禁锢的“笼子”

  谈到塑造角色,孙红雷认为,“最完美的角色应该是有缺陷有毛边有质感的,人物性格要有属于自己的特性,和不同的人在一起也是不一样的。”他表示,自己特别排斥重复塑造同一类角色。“我拍过一些戏以后,有很多同类题材找我,即便是非常优秀的剧本,我都没有拍。因为我对自己有要求,不能千面一人,应该是一人千面,这是我们刚到学校时,老师就每天都要叮嘱的一件事。这是我们作为演员毕生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职责。”孙红雷说,“我现在两三年才拍一部戏,就是因为不想重复。拍戏量少,才能负责任,我希望每一个角色都能有一点进步,有一点突破。”

  一名学生现场问孙红雷:“大家都说演员要少上综艺,保持神秘感,对此您怎么看?您在综艺当中一些比较出圈的人设,有没有对您的演戏造成一些困扰?”孙红雷听完后坦诚表示:“都说生活需要体验,但我2002年演了《征服》以后,基本跟生活没什么关系了,整天不是发布会就是颁奖,要不就是跟着剧组,连家都回不去,更别说生活了。所以我基本上成了一个残疾人,不会买票坐地铁,不会用打车软件,这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孙红雷透露,自己有段时间好像被禁锢在笼子里出不来了,“很多人说我的表演封神了,是大师了,是艺术家了,我当时居然就信了,走到哪儿都正儿八经、装模装样的。但后来我才明白,艺术家不是这样的。”

  原本孙红雷对综艺是有看法的,还发表过比较激烈的言辞,但当《极限挑战》找到他时,他觉得可以借此破破自己的“艺术家人设”了。“我内心其实是极度恐惧的,你知道我做了多长时间心理建设吗?我还征求了好多身边的专业人士,包括黄渤。我带了两瓶红酒,跟他约在一个咖啡厅,把我的初心和困惑都告诉了他。我说我觉得自己现在被困在一个笼子里作茧自缚,演成了一个艺术家的样子,性格也越来越窄,这样怎么能去塑造角色?我说我想把自己的性格拓展开。黄渤听了后,说:‘可以,我支持你!’于是我俩就一起参加了这个综艺节目。”

  孙红雷坦言:“其实参加综艺节目非常累,需要演员有巨大的能量。但正是通过《极限挑战》,我才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敢站在这里跟大家聊天,而不是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大艺术家的样子。所以我要感谢综艺,平衡了我自己的表演空间。但是综艺确实不能拍太多,要有的放矢,必须要适度。”

舞台终将是演员最后的归宿

  孙红雷表示:“我来自舞台,舞台也将是我最后的归宿。当我离开舞台那一天,是我最伤心的那一天;而当我回来时,也是我最骄傲的一天。”谈到舞台他深情流露:“我当年演舞台剧的时候,有时台下观众比台上的演员还少,真的让人伤心。但现在国家经济飞速增长,戏剧不愁没有观众。所以当我回到舞台为观众服务的那一天,我会很开心很骄傲。我对戏剧的爱大于一切,那是我心中最美好的一块绿地。”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也在台下认真倾听了整个讲座活动,并感叹道:“我是第一次听他讲课,觉得特别精彩。”田沁鑫回忆自己第一次看孙红雷表演,还是他在中央戏剧学院出演苏联名剧《长椅》时,“那时他还是个学生,表演就让我很震撼。觉得这家伙太棒了!他调动自己形体和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很天才的一个表演状态。”后来田沁鑫请孙红雷回国家话剧院演话剧时,发现他还非常敬业和专注,“孙红雷在塑造人物时非常忘我,并且为角色提供了各种观察和储备的素材,让我觉得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首先可能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甚至是人类学家,他的表演是艺术也是科学。我刚才在下面听他讲的时候,就感受到这种科学的含金量。”

  不少现场观众也都惊喜地表示:“原本是因为孙红雷在影视剧中的表演和名气慕名而来,但没想到他这么热爱表演,热爱舞台!而且感觉他现在整个人的气质和以往印象中的都不太一样了,特别随和,言之有物,讲的都是心里话和表演方面的干货,让人受益匪浅。”本报记者王润 王晓溪摄

相关阅读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中国法事网 zgfs.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