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 苏姗)国家电影局2024年1月1日发布数据,2023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观影人次为12.99亿。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460.05亿元,占比为83.77%。优异的市场成绩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复苏向好的态势,电影题材更加多元化,在照进现实的同时不乏艺术创造力,同时,下沉市场的崛起、宣发渠道的创新、女性观众观影比例的上升,也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亮眼成绩有力提振了电影行业的信心,近日,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基金承办的“2023中国电影回顾研讨会暨2023十大优秀国产影片简评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探讨国产影片发展的潜力、趋势和新机遇,总结成绩、展望未来,携手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现实题材影片取得突破
传统文化成为创作源泉
“2023年中国电影在数量、题材和类型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满足了大众的观影需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这些都为中国电影的恢复性增长提供了动力和活力。
2023年,多部国产电影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挖传统价值观与当下联结,通过富有时代气息的电影语言,展现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看来,以《长安三万里》《满江红》为代表的多部影片取得了优异的市场成绩,证明了国产电影在传统文化的开掘上取得了不小突破。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同样认为,这些影片用现代化视角表现出了当代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023年,还有一部分国产电影将镜头对准本土的现实主义题材,从人间百态挖掘素材,通过将现实题材与悬疑、犯罪、推理、动作等不同类型元素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影片对于观众的吸引力。
这其中,以《我本是高山》《八角笼中》为代表的一批中小成本影片取得了艺术与市场上的双成功,突破了以往大片垄断的格局。章柏青认为,这些影片把更多的镜头和目光投向普通人,现实生活为艺术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创作源泉。全国政协委员、《当代电影》杂志社总编辑皇甫宜川表示,国产影片在高质量发展驱动下,以贴近时代的表达,扎实的表演和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开辟和弘扬,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不同类型的电影在商业上成功的核心是触动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间的情感体验,以现实主义精神来折射现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分析道,如何在调动观众共情的过程中完成对现实的表现和积极引导,需要更巧妙地使用类型电影,这也是2023年中国电影提供的一个重要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创作年轻化也是2023年电影产业一大特点。与会专家都认为,年轻导演的拍摄方式、创作观念和艺术思维也为今后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这些新锐导演对类型电影的掌握愈发成熟,对类型化的发展理解愈发深刻,这也体现出电影产业复苏的向好态势。
保持谨慎乐观迎接新挑战
新兴媒体冲击带来新课题
纵观2023年电影市场,观影人群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12.99亿观影人次背后,下沉市场、亲子观影、25岁及以上女性观众为2023年电影市场带来增长动力。
尽管如此,这与2019年17.27亿的人次观影扔有一段距离。皇甫宜川认为,应当重视观影人次的增长,2023年12.99亿的观影人次收获了4年以来的最好成绩,这便是好的开始。对此问题,饶曙光则建议创作者在内容等方面继续努力,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他同时表示,对于短视频、微短剧等新兴媒体的挑战,电影人还需深入探索如何在资源分配中获得发展。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当保持谨慎乐观,眼下我国电影市场尚未完全恢复到最好时期,中等规模电影推动增长的风险较大,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对电影的影响也在增加,14岁到20岁的观影人群规模略有下降,这些都对2024年中国电影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不止是数量提升,还应是生产结构、票房结构、观众结构的优化合理”,《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提出,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专业评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舆情时,能够起到引导和纾解的作用。饶曙光同样认为,为实现更高质量的繁荣发展,应当发挥电影评论的积极推动作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则通过自身调研关注到电影教育的缺位与经典电影美学的传承问题,他提倡以优秀的影视评论、鉴赏课程滋润中国电影未来的文化土壤。
此外,中国影协《电影艺术》主编谭政从三个方面为国产电影发展提出意见,一是继续优化内容构成,二是培养能够消费电影的观众,三是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与会嘉宾共同表示,2023年国产电影虽然题材、样式不同,但都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极具中国色彩,反映出了国产电影丰富的价值特性,展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这些都离不开我国电影产业持续的沉淀与拓展,而电影人潜心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好作品,也更加推动了国产电影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责任编辑: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