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从特警尖兵到社区“暖警”——大明宫派出所社区民警李洋的转型之路

时间:2025-04-03 来源:中国宪法传播网 作者:李佳芳 王淼仙

  他曾是“硬汉特警”,是“攻城拔寨”的突击手;如今却是社区大妈们最爱的“小李警官”,家长里短样样精通。从特警到社区民警,西安公安未央分局民警李洋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从“铁血硬汉”到“贴心管家”的蜕变,将特警的严谨果敢融入社区工作,用“连心警务”书写了不一样的为民篇章。

  特警基因:把精准战术变成社区治理“绣花功”

  2024年,因分局警力下沉需要,李洋从巡特警大队来到大明宫派出所,成为了一名社区民警。第一次走访时,看着社区5000多户密密麻麻的居民信息表,这位曾参与过无数次重大任务的特警队员犯了难:“以前训练瞄准的是靶心,现在该瞄准什么?”

  很快,他把特警的“精准思维”用在了社区。绘制三维立体社区地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独居老人、出租屋等重点区域;建立“一户一档”数据库,连孤寡老人常用药品牌子都记录在册。在一次反诈宣传中,他借鉴特警战术中的“精准打击”,针对老年人设计“情景剧演练”,让辖区电诈发案率下降90%。“特警经历教会我,守护平安既要雷霆手段,更需滴水穿石。”李洋说道。

  角色蜕变:从“钢铁铠甲”到“柔软内心”

  转岗初期,李洋身上的“特警气质”曾闹过笑话。有居民投诉楼上噪音,他下意识以战术手势示意对方“隐蔽”,吓得社区工作人员不知所措。这件事让他意识到:“社区警务不是解救人质,需要的是换位思考。”

  他开始跟着老民警学“婆婆嘴”,在调解室备上菊花茶;把战术背包换成便民服务包,里面装着创可贴、老花镜和宠物牵引绳。去年夏天,辖区一住户的孩子因沉迷手机与家人发生矛盾,李洋得知情况后,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带着孩子参观自己的警用装备,用战术训练转移其注意力,最终促成家人和解。如今这个孩子成了辖区“少年警队”的积极分子。

  连心警务:警民融合打造“平安共同体”

  “社区警务和特警队一样讲究团队作战。”李洋把特警的协同作战理念转化为“连心警务”实践。他组建由商户、快递员、楼栋长组成的“治安协理队”信息网,建成24小时活跃的“平安西铁”微信群,遇到安全隐患或者紧急求助即可第一时间上报。今年3月,正是通过一位商户的线索,他成功阻止了一起养老诈骗案件。

  在连心警务的推动下,李洋所在的西铁社区建成“暖心服务站”,经过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年来,社区的各类警情下降60%以上。但最让他自豪的是,曾经总喊他“警官”的居民,现在都亲切地叫他“小李”。

  采访结束时,李洋的手机突然响起特警队时期的集结铃声。他笑着说这是“职业病”,但屏幕上闪烁的却是社区居民的来电。从特警到社区民警,从守护城市安全到温暖万家灯火,李洋用行动证明: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初心——那枚始终闪耀的警徽,永远连着民心。

相关阅读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中国法事网 zgfs.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