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立法视界

法治网评:回应人民期盼和改革需求的立法答卷

时间:2025-03-1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作者:王理万

  2025年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赵乐际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全面呈现了过往一年的“立法成绩单”。贯穿这份沉甸甸的立法答卷的关键词可归纳为“人民”和“改革”,即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促使立法体现人民利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一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原则,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立法重点。2024年的立法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就业、教育、文化、环境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在就业方面,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作出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在教育方面,制定学前教育法和学位法,回应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期盼,保护高等教育学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在文化方面,修订文物保护法,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文物以更加生动的姿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环境方面,制定能源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2024年的立法工作生动诠释了立法为民的理念,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二是遵循立法问计于民的工作方法,通过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而提升立法质量。2024年的立法工作注重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热情,强化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和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自2015年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人民群众联系最高立法机关的“直通车”,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研究采纳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广泛凝聚立法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28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7万余条。全国人大常委会支持代表通过参加代表小组和代表家站活动、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常态化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建议,注重从制度、法律层面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把民意民智体现到审议发言和议案建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立法全过程宣传解读,举行5次发言人记者会,通报拟审议法律案情况39件次、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情况22件次,使立法过程成为宣传普及法律、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对规范性文件提出合宪性、合法性审查建议,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民、组织提出的5682件审查建议逐一研究并依法反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2024年的立法工作再次印证了人民群众的深度参与是提升立法质量和效率的源头活水。

  三是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改革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主动谋划立法工作。2024年的立法工作锚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部署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的具体举措,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高质量立法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两次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2024年的立法工作发挥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助推改革行稳致远。

  四是增强立法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2024年的立法工作致力破解改革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法治方式规范改革进程、化解潜在风险、实现长治久安。着力解决统计造假、财务造假等突出问题,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秩序,修改了统计法、会计法;更好维护金融秩序、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修订了反洗钱法;依法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提高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修订了矿产资源法;健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机制,修订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助力经济回升和风险化解。改革势如破竹,法治固本强基,2024年的立法工作有利于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编辑:康婧轩

相关阅读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中国法事网 zgfs.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