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治史话

重庆分层分类做实警示教育 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时间:2025-11-1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罗泽旭 王佩灵


  重庆市南川区纪委监委创新警示教育方式,依托区委党校各类培训班深入开展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身边案”中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图为近日,该区委党校区管副职领导干部进修班结合典型案例组织学员开展警示教育。刘先忠 摄

  11月7日,重庆市璧山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区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讲授专题廉政党课。该专题党课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违纪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详细解读相关纪法规定,教育引导年轻干部从起步阶段就严守纪法规矩,涵养清风正气。

  警示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做实做细警示教育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抓手,通过深挖案例资源、分层分类施教、创新形式载体等,用身边人身边事以案明纪、以案说法。市纪委监委持续强化案例分层分类运用,指导各区县、各单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持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今年以来,在市委有力示范带动和市纪委监委推动下,全市累计开展警示教育1.92万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108万人次。

  深挖案例资源,实现高效共享分类应用

  日前,云阳县民政局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以该县民政领域典型案例为素材制作的警示教育片《风腐歧路》,“揽镜自照”、叩问初心。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案例资源转化为筑牢党员干部思想堤坝的教育素材,建立“分层级梳理、分领域剖析、分类别运用”工作机制,分层分类做实警示教育。“我们注重选取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持续推进分类施教,根据教育对象的行业、层级和岗位等特点,精准选用领域相近、层级相似、岗位相同的案例,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代入感。”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今年5月,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更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警示专区教育内容,展示一批本地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表示,这种“精准滴灌”式的教育更震撼,对“四风”问题的隐蔽性、危害性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案例的筛选要精准,案例的剖析也要深入,这样才能真正触及灵魂、发人深省。在警示教育片的策划制作上,市纪委监委选取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典型案件,深入剖析不同涉案人员的权力风险点、性格特质、成长背景与社会环境,系统追溯其蜕变轨迹,通过构建“个体画像”归纳共性问题和发案规律,从具有普遍警示意义的典型情节和关键环节切入,增强警示教育针对性。

  “今年,市纪委监委选取市民族宗教委原党组书记陈文森等5起市管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涉案人员权力观异化、权钱交易等突出问题,制作警示教育片下发至案发单位及相关行业、领域。”市纪委监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他们还聚焦党政机关、国企、高校、村社等多领域查处的典型案例,分类制作23部警示教育片,动态更新典型案例库警示教育片58部,持续迭代教育资源。

  为实现案例资源的高效共享与分类应用,市纪委监委归集审查调查报告、审理报告、忏悔录等材料,按照“领域相近、层级相似、岗位相同”原则进行分类整理,充实、更新本级典型案例库,并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实、更新子库。

  分层分类施教,确保入脑入心触及灵魂

  精准开展警示教育,既要选好案例,也要找准对象。不同层级、岗位、年龄的党员干部,面临的廉政风险点各不相同,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关键少数”、年轻干部等不同群体,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市人大社会委原副主任委员万相兰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市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市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四起不担当不作为典型问题”……市纪委监委通过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风正巴渝“审查调查”“通报曝光”等栏目,常态化发布案件信息,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在强化典型案例通报曝光的基础上,我们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广泛深入开展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把抓预防治‘未病’落到实处。”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为提升对“关键少数”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纪委监委出台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办法,结合日常开展政治生态谈话掌握的情况,对市管干部全覆盖建立廉政档案,动态更新管理。协助市委召开全市警示教育大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市级查处的“一把手”典型案例,重点围绕权力运行、决策风险、人际交往等方面强化教育,让全市各级“一把手”在身边案例中受警醒。

  “家风失范”往往是“一把手”违纪违法的重要诱因。市纪委监委举办“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等活动,同步精选典型案例制作家风专题警示教育片,组织党员干部及家属共同观看,以正反两方面教育推动筑牢家庭廉洁防线。

  市纪委监委紧盯年轻干部群体,围绕武隆区原副区长刘印案件制作警示教育片《扣错“第一粒扣子”》,依托市委党校中青班等对年轻干部开展警示教育。运用全市各区县查处的年轻干部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踏错的“第一步”》,深入剖析思想防线松懈、理想信念动摇等成长关键期典型问题,用“同龄人”“身边案”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自觉遵规守纪、迈好“人生第一步”。

  创新形式载体,营造廉荣贪耻社会氛围

  近日,重庆高新区廉政教育基地对外开放。该基地通过剖析职务犯罪鲜活案例,创新打造“高墙之内”实景教学课堂,在展陈方式上围绕“观、听、触、悟”四重感官体验,借助图文、视频、场景模拟等手段构建场景,强化警示教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因时因势探索创新警示教育方法路径和形式载体,能够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市纪委监委指导引领下,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实际创新实践,让警示教育更具穿透力。永川区纪委监委举办“以案为鉴 明纪释法”主题辩论赛、开设“点单课堂”等精品课;渝中区纪委监委打造上一堂入职廉政教育课、发一份廉政倡议书、看一部警示教育片、参加一次学廉微宣讲、写一封廉洁家书的立体教育模式。

  “杨银宾利用其身为村支书等职务便利优亲厚友,在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帮助其弟杨某某承揽工程……”围绕通报的典型案例,市纪委监委在风正巴渝微信公众号推出“拍蝇记”栏目,聚焦基层干部“微腐败”,深挖“蝇贪蚁腐”违纪违法问题根源,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担当作为。

  创新形式载体,构建全方位警示教育网络。市纪委监委先后策划推出“漫说‘四风’”“纪法小课”“廉故事”“巴渝家风”等系列栏目,通过文字、图片、漫画、视频、H5互动问答等形式,不断增强警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案促学,以案说纪。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党纪国法,市纪委监委策划推出21期“纪法测试”,在“风正巴渝”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设“党纪学习教育”等专栏,深入阐释相关纪法知识的具体规定与核心要义,多维度、常态化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有效发挥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持续健全制度压实责任,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外化为行为习惯。


短评 | 警示教育贵在精准

  警示教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警示教育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一环,将警示震慑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增强精准度和实效性。

  良药苦口利于病。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治病救人的一剂良药。要通过开展警示教育,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深刻揭露严重违纪违法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纪法底线失守的堕落轨迹,深度透视其破纪破法的心路历程,形成“大喝一声、猛击一掌”的震慑,让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清醒认识到违纪违法行为的成本之高、危害之深、代价之大。

  警示教育贵在精准。如果在警示教育中搞“一锅煮”“大杂烩”,又或者警示案例与教育对象层级错位,就容易使教育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要注重挖掘不同层面、不同职级、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因材施教、“精准滴灌”。健全分层分类警示教育机制,结合实际分层级、分类别、分领域建立典型案例库,甄选划分新近案、身边案、典型案、领域案等类别,类比分析、系统总结案件特点规律和共性问题,找准问题背后的制度漏洞和监督短板,用身边人身边事明纪法、治“未病”。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对新入党、新入职、新提拔、新调动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警示教育,防患于未然。

  须知,警示教育绝非“故事会”、典型案例更不是“八卦谈资”。要深度剖析典型案例中违纪违法人员的“思想之惑”“行为之危”,透视其破纪破法的“第一次”“关键点”,揭露其堕落轨迹以及违纪违法行为造成的严重危害,强化震慑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消除“猎奇心理”、摒弃“看客心态”,以案为鉴、反躬自省,及时把头脑中错误的“一闪念”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把“写在纸上的教训”变为“立在面前的镜子”,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时刻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李斌)

相关阅读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中国法事网 zgfs.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