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层法事

“无人机+”模式:为派出所主防装上“智慧引擎”

时间:2025-03-20 来源:中国法事网 作者:李佳芳 王淼仙

  “无人机已飞抵指定地点上空,并将情况画面回传至综合指挥室,请出警民警尽快抵达处置……”近年来,西安市未央公安通过智慧警务,积极拓展警用无人机在日常工作,尤特别是接处警工作中的多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派出所“主防”效能,构建数智化、立体化防控体系,为辖区平安建设插上科技翅膀。

  “空地一体”前沿感知应用更精准

  在未央宫派出所停机坪,随着“嗡”的螺旋桨声响起,一架警用无人机迅速升空,按照设定航线飞向大风阁景区,进行空中动态巡逻。

  以往,受限于地形复杂、人力不足等因素,辖区部分区域存在巡逻防控盲区。为此,分局充分挖潜无人机自动巡防效能,持续开展针对性的空中巡航工作。如今,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的警用无人机好似披上了一身 “科技战甲”,化身“空中侦察兵”,可对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巡航防控、定点监控,实时传输画面至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无人机即刻锁定目标,持续跟踪,并迅速向附近巡逻民警发出警报,引导警力精准处置,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空地一体”监控网络,有效弥补传统地面巡逻的短板,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的日夜值守。

  “警用无人机具有飞行视野广、巡航范围大、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可轻松实现对重点区域的长时间悬停巡视等功能,帮助地面中心动态全方位掌握现场和其他复杂情况。”分局指挥中心主任赵峰介绍。

  自2024年以来,分局结合警情特点,在基层派出所选点部署机巢,建立值守机场,“清单式”定制巡航路线,探索实践无人机接处警前置多场景应用。同时,对无人机高精影像抓拍、自动喊话劝返、预警信息推送、紧急救援定位等功能进行了升级补强,实现与综合指挥室、地面力量实况即时传送,推进警情处置指令流转闭环提速提效。

  “一键全网”智能引擎动力更强劲

  分局坚持科技兴警、智慧赋能,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牵引,围绕立足实战、支撑全警、服务全局中心思路,将机巢无人机应用纳入大数据数智化建设。

  在今年2月的一起警情处置中,谭家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在给民警下达出警指令的同时,一键启动机巢无人机,第一时间风驰电掣般抵达现场。通过高清实时画面回传,将现场的态势全方位、无延迟地 “搬” 到指挥室与一线民警眼前。锁定警情现场后,在地面处警车辆到达现场前,先期开展路面搜寻、围观人员劝离等,为后续处置工作争取到无比宝贵的时间。

  “遇到紧急警情时,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在电脑端选择指令一键下达,无人机10秒起飞、2分钟内到达,并于首批警力到位前,将警情现场画面实时回传,助力指挥室迅速制定出科学应对方案,同步指令地面警力精准处置。”谭家派出所所长李福生说。这不仅大大提升派出所应急处突的实战效能,更进一步让辖区整体环境稳稳当当、固若金汤。

  “多方融合”五个共治体系更完善

  空地一体、“视觉”同步,多方融合、主战主防,未央公安应用警用无人机构建“空中长城”,推进实现警务前置,成功实现从 “被动出警” 到 “主动防控” 的华丽转身,在融合共治上不断求发展、做文章。

  截至2月底,分局巡特警大队指导各派出所已在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及村落等核心区域布建网格10余个,设置巡航线路21条以及观测点、悬停点、折返点24个。与消防救援、综合执法等部门建立协同作战机制,月均巡航时长4500分钟,通过打通无人机平台、110接处警系统、综合执法应用等系统,成功处置各类案事件30余起,实现了“无人机+大数据”的跨部门应用,确保“打得赢”,做到“防得牢”。

  “无人机警务正凭借着强大的科技力量,为派出所主防工作 “神助攻”,已然成为智慧警务建设的强劲 “超引擎”。它让基层警务工作变得更高效、更智能、更贴心,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分局副局长刘宏举表示,未央公安将持续推进警务前置、警力融合,持续推进主战主防工作,不断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刘娜

相关阅读

本网概况 通知公告 投稿专区 人才招聘 对外联络 法律声明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中国法事网 zgfs.cslai.org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承办

京ICP备13008251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