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某餐饮店在外卖平台设立的4家网店涉嫌伪造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小餐饮登记证。经查,当事人伪造1张食品经营许可证、3张小餐饮登记证后,将其上传至外卖平台,违规开展外卖活动。
当前,外卖点餐已成为消费者日常饮食方式的重要选择。庞大的消费群体催生了庞大的外卖市场,外卖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经营者伪造许可资质,虚构店铺信息,伪装成“连锁”经营,非法开展外卖业务,导致消费者按网络登记的许可信息无法找到实际店铺,成为所谓的“幽灵外卖”。这种行为既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又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其危害不容忽视。
“幽灵外卖”的本质是无证照经营。我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有实体经营门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在网上如实公示名称、地址等信息,严格遵守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幽灵外卖”违背商业道德,挑衅法律底线,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租借、伪造营业执照更是涉嫌违法犯罪,必须依法坚决打击。
“幽灵外卖”的出现,反映出一些外卖平台企业未履行审查义务,为违法经营提供便利,存在管理上的严重失职。监管部门要依法对外卖平台未尽到审核查验义务的行为进行监管,督促外卖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外卖平台涉及千家万户,是网络餐饮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企业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平台审查义务,确保入驻商家证照和资质真实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商家、经营者须秉持诚信经营理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守住食品安全红线。
各地各部门应加强对外卖行业的监管,严格监督执法,严厉打击“幽灵外卖”,依法重拳打击商家违法经营行为。对违法违规外卖商家及不履行监管职责的第三方平台,应依法依规作出处罚,促进外卖行业规范发展,切实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要增强互联网思维,推出相应新举措,加强线上线下食品监督,加强平台数据监测,及时发现消费市场问题,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监管效能,维护食品安全秩序。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松懈不得、马虎不得。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外卖平台整治力度,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食品安全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李然